研究:內地續成今年商業交易主要市場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蔡競文) 致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最新報告指出,內地是2018年香港上市公司最大的交易市場,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約佔三成。報告對去年港交所網站載列的304份相關買賣協議作分析,其中包括185宗收購個案及119宗出售交易,顯示於2018年約有78%的業務收購及84%的業務出售在內地及港澳地區進行,其中約三成的業務收購及業務出售位於大灣區。
據致同該份《買賣協議研究報告2019》報告,審視了去年香港上市公司及 / 或其子公司所簽訂的買賣協議,其相關的買賣交易為《上市規則》所定義之主要交易、非常重大的收購事項及非常重大的出售事項。報告發現,2018年最常見的交易類型是主板上市公司的主要和非關聯交易。雖然主板上市的公司數目(1,926家)約為創業板(389家)的5倍,但主板上市公司訂立的買賣協議數目(265家),約為創業板上市公司(39家)的7倍。
報告對共計304份香港交易所網站載列的2018年香港上市公司及/或其附屬公司所簽訂的買賣協議進行分析,其中包括185宗收購個案,119宗出售交易。報告指出,2018年香港上市公司所簽訂的買賣協議的主要目的是收購與出售業務。當中業務收購佔所有收購交易約60%,而業務出售則佔所有出售交易約71%。報告顯示,於2018年約有78%的業務收購及84%的業務出售在內地及港澳地區進行,其中約三成的業務收購及業務出售位於大灣區。
灣區市場龐大 交易量料續升
致同會計師事務所亞太區交易諮詢服務聯席負責人湯飈表示,鑑於其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持續的經濟發展,內地一直是香港上市公司收購出售業務交易的熱點,大灣區更被譽為中國的新增長引擎,備受關注。隨着大灣區不斷發展帶來的豐富機遇,相信大灣區的業務交易數量將持續上升,而內地將繼續成為2019年商業交易的主要市場。
去年確認的185宗收購交易中,111宗是業務收購。來自地產建築業、消費品製造業及服務業的收購,佔所有業務收購約68%。去年的119項出售交易中,85項是業務出售。年內的業務出售交易普遍來自消費品製造業、地產建築業,以及工業製品業。這三個行業佔所有業務出售約64%。
各行各業的買家和賣家似乎都擁有多元化的業務收購和出售,他們會收購和出售主營業務以外的業務。報告顯示,共有49及28個有關消費品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業務於2018年分別被收購和出售。
收購擴市場 三行業最活躍
湯飈表示,在地產建築業、消費品製造業和服務業等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收購被視為擴展市場份額、獲取更多資源,和確保業務擴張的有效方法。此外,留意到消費品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共計業務在過去一年的買賣交易最為活躍。儘管行業整合以及環球經濟前景仍不明朗,預計今年公司買賣交易市場將保持活躍。
最新閱讀
聲明:有關上述所發佈及轉載的資訊若侵犯到第三方的知識產權或其他權利,請即致電 2545 3017跟我們的專員聯絡,如有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