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開個朋友圈比一宗新聞洗版,就是香港連續九年被一個美國公共政策機構評為全球最難負擔的城市,再一次揚威國際!樓價中位數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例繼續惡化,升至 20.9 倍。即代表不吃、不喝、不消費,也要二十年以上才買到樓,樓價極度不能負擔,更是這調查十五年以來最高記錄。
這九年的冠軍,跨越特區三屆政府,近兩屆政府更將房屋問題視為重中之重,可惜高樓價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我還記得有些議員和商人在公開表述他們當年的自強故事,往往用一個強人心態去表述當年怎樣由細屋搬大屋,一步一腳印地成功上車甚至變成今日的億萬富豪。當中的過程相信大部份人都敬佩和尊重,可是現在的樓價我感覺真的不是今個時代想上車的人可以負擔的。20.9倍,這個數字感覺是一個奴隸制度,香港己拋離了第二名12.6倍的溫哥華,如果是賽車比賽,真的是車尾燈都看不到。在幸福的一群當中,由成功靠苦幹變成大家耳熟能詳的成功靠父幹!這句說話的意思是現在的年輕人物業的款項或首期是由家長支持甚至乎加按他們本來的物業來負擔。當初我聽了感覺這是很難聽的形容詞,可惜經過這幾年的樓價高漲和買家的心態我開始漸漸明白這個故中的含意。當然是包含家長對兒女的愛,大部份的家長都不想見到孩子們那麼辛苦,希望他們早日成家立室,所以助他們一臂之力是理所當然的。
上一代人是處於香港經濟爆發的年代,在於歷史背景,很多香港人都是新移民,當年購買物業價格遠低於現在,我還記得很多人都是一個個Number買,只要肯做就有機會上車,大部份人都是七十二家房客,中低階層社會地位比較平等,當然更加不會奢望上一代能給你什麼,所有的客觀因素形成了當時靠自己的時代。當年他們最新的科技是call機現在所有人智能手機不離手,所以那個時代的想法其實對現在是不適合的。
在物質豐富大城市生活已經回不去當年大眾的樸素思想,花花世界已經纏繞着每一個人,不是上一代說的那麼簡單。我還記得我小時候學校去旅行是去石澳或去郊野公園露營。現在的小朋友是出國旅遊甚至坐郵輪。學校的環境比當年我的生活不知好多少倍,本地私立學校更加比在外國讀書昂貴。試問大家如果您是他們,您的想法又是怎麼樣?擁有國際的視野,滿肚墨水,但是可惜就是要出來面對社會的現實,住在一間蚊型奇則套房,儲一筆可觀的首期,然後放棄了自己的生活更加不用說去豪華旅行來等價換取一個窩居,這個是我們香港的縮影。
剛剛接受申請的土瓜灣首置盤「煥然懿居」,62折後代售價介乎314.2萬至660.5萬,面積介乎261至507平方呎,實呎價為11,692港元至13,969港元,450個單位居然超過16,000宗申請,超額35倍。這可不是小陽春,這就是我們香港的剛性需求,政府要解決的就不是遠水救近火,立刻釋放土地,現在市民已經火燒心,一個蝸居,禍及兩代。香港新一代,是我們的希望不是奴隸!試問您可不可以辟谷斷食二十年為了一個小小安樂窩?枕邊人都不願意和您一起辟谷啦!放低大家的道德高地,就會明白我在說什麼。我們不要樓奴,他們就是我們的未來,切勿因為所謂的房地產大富翁遊戲把他們的價值觀扭曲,要不是香港不久將來只會窮到只有錢和樓甚至乎恨。
最新閱讀
聲明:有關上述所發佈及轉載的資訊若侵犯到第三方的知識產權或其他權利,請即致電 2545 3017跟我們的專員聯絡,如有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