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拳 - 總會副主席余家旗「樓盤王道」專欄
今年至今,一手市場錄約5,500宗成交,當中近1,500伙透過招標方式出售,佔市場總額三成,涉及46個新盤。深井青龍頭逸璟.龍灣更推出29伙招標,每日招標1伙,不設有價單。
傳統上,物業招標不是新鮮的事物,翻開報紙基本上隨處可見。小弟一直以來的印象是採用招標的方式通常包括單一業權物業,全幢大廈集體招標,罕有,特色及豪宅物業等等。招標的目的相當明顯,就是尋找一位在經濟上最能付出的潛在買家,在市場上反映最高價格。可是現在招標的風氣蔓延到私樓上車盤。大埔雲匯更以「猜包剪揼」方式招標賣樓,令市場嘩然。敢問買樓買到猜包剪揼不知什麼時候會玩到抽生死籤?相信大家都見慣抽公屋居屋攪珠的盛況,電視及各大媒體都會爭相報道,曝光率比六合彩攪珠結果還要高。公屋居屋攪珠制度盡顯公平表現,是香港市民的福氣。能夠用一個低廉的租金或打拆後的售價打造自己的安樂窩,相信合資格的人士都會願意被攪珠。可是對一眾上車的業主用自己的積蓄購入全球最貴的上車盤居然要玩包剪揼這麼兒戲!買樓講錢現在還要講命水。什麼成功靠父幹,現在仲要識猜拳,上車盤真的需要用招標的方法嗎?是不是真的要賺到盡?利字當頭是否去得太盡,影響企業形象?
根據報道,這種招標的風氣相信亦得不到地產建設商會部份人士的支持,甚至乎擔心政府將會立法監管以正視聽。負面影響,可想而知。從發展商用擠牙膏的方式賣樓到現在上車盤招標賺到盡,歸根究底就算政府怎樣立法都是治標不治本,香港根本的問題之一就是土地問題,我們不是沒有可發展用地,只是當權者和發展商一樣識貨惜售,善價而沽。行政速度太慢,嚴重影響整體生態發展,看看我們的西九龍文化區就知道香港速度對比其他有競爭力的城市已經是一個龜速。現在甚至乎在大陸有人稱呼我們香港為港村。是如此的難聽,可惜自己不爭氣,又能怪誰?
明日大嶼是我們今屆政府的重頭戲,鄰近城市新加坡是填海成功發展的表表者。填海之後的土地當然可以再賣出,論經濟角度來說如果把填出的土地發展成私人物業長遠來說是一門不會虧本的生意,極低風險,相信這是政府願意看到的。可是我們擁有大量現在就可以發展的土地,做好規劃短期內就可以推出市場,供應量增加甚至乎立法規管銷售比例和程序,希望將奇怪的包剪揼歪風消滅,還香港人一點尊嚴,圓了大家的置業夢。俗語都有說有家才有國,相信對大部份人來說沒有安樂窩,說什麼都是徒然。可是用大半世的積蓄及背負一生債務換來用運氣才可得到的蝸居,這個心路歷程,比下一代知道自己都覺得醜!
最新閱讀
聲明:有關上述所發佈及轉載的資訊若侵犯到第三方的知識產權或其他權利,請即致電 2545 3017跟我們的專員聯絡,如有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